成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張泰榕,2019年初受邀到世界最大物理學組織-美國物理年會演講,分享在拓樸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,能有如此殊榮,想必是從小到大課業成績優異的勝利組吧,但深談後卻發現,張泰榕一路走來可說是則勵志故事。國小到高中課業成績都差到讓人無法直視,張泰榕笑說,偏偏父母都不放在心上,覺得他只要不毒、不賭,做什麼都好。直到懵懂進入物理系,才逐漸找到方向,研究所起拚命般的全心投入,有今天的表現,張泰榕自認是50%不斷地努力,以及50%上天願意給的機會。
張泰榕的研究,主要在尋求各式各樣拓樸材料及其背後的物理機制。是2018年科技部「年輕學者養成計畫」的學者之一,獲得5年,每年1千萬元的研究經費,執行計畫迄今約1年半,已發表約20篇論文,研究成果獲多次國際同行引用。他同時也是2018年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年輕理論學者獎得主。
小時候如同笨鳥慢飛 懵懂進入物理系找到方向
現今成績亮眼,不過,張泰榕小時候可說如同「笨鳥慢飛」,從國小到高中成績都不好,高中聯考成績只能繳交志願卡,上不了任何一所北聯公私立高中,只能去考獨立招生的私立學校,因為住校,管理嚴格,無聊到爆,只好讀書。每一科都是硬背出來的,即便物理、數學也一樣,「但可能是對抽象、邏輯的理解性還可以,最喜歡背物理,因為背了一個其他的就很容易連起來」,最討厭背英文,一點邏輯性也沒有,「到現在英文還是不怎麼樣,詞窮時身體語言也會派上場。」
東海物理系畢業,同學都跑去報考研究所,張泰榕也跟著考,備取進入清大物理所,這時遇見對日後有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。一開始跟許貞雄教授做「高能物理」研究,那時不知高能物理之深奧,只覺得能參與如此尖端的領域很酷,對物理興趣大增。哪知,有一天許貞雄竟要張泰榕改攻「凝態物理」,原因是「太笨了」,還介紹當時在中研院服務的鄭弘泰教授擔任指導教授。張泰榕回想的說,「那時雖然很不甘心,但許老師真是太厲害了,完全掌握住學生資質,不讓學生浪費時間在難以駕馭的領域」,好老師的影響,難以言語形容。
張泰榕轉入鄭弘泰教授門下,從碩班直攻博班。但這卻是痛苦的開始,雖然拚老命做研究,卻沒有任何成果,愈讀愈難過,搞到身體出狀況,包括胃食道逆流、椎間盤突出、頸椎壓迫等,到博5才發表第一篇論文,苦不堪言,幾乎想放棄。然而,努力付出會有回報,博班期間歐美物理界開始研究拓樸材料,在台灣卻幾乎無人知曉,有一天同學拿了一篇國外論文,請張泰榕幫忙重新計算,是否可以重現論文的演算過程,張泰榕不僅完整重現,連結論都一模一樣,這都要歸功於鄭老師在這幾年間給予的紮實訓練。這是他第一次接觸拓樸,也從此跨入拓樸領域。
跨入拓樸領域感受研究樂趣 也引出研究爆發力
重現國外的論文演算與結論,展現出紮實的物理基礎,機會之門陸續開啟,包括經由一位清大學長協助,博班期間到美國東北大學前後擔任約1年的訪問研究學者,與哈佛、MIT的團隊一起做討論研究,感受到研究的樂趣也引發出研究的爆發力,論文一篇篇地發表,到畢業前共發表10篇論文。畢業後做博後研究,到新加坡國立大學、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長期訪問學者,持續有好的研究產出。累計2011年開始做拓樸研究到現在已發表7、80篇論文,其中2016年的發表的3篇主要論文,至今已被引用超過700次。
張泰榕的求學勵志經驗,讓他指導研究生格外嚴格,不但要求學術研究,連給演講、交報告、和其他團隊合作,都吹毛求疵。因為他認為,研究所期間培養的各種技能,才能幫助學生在社會中有機會出人頭地。有一次學生做不出想要的結果,張泰榕告訴學生「今天做不出來,我們兩人就不要回家」,他陪學生從白天做到凌晨4點,短暫休息到上午7時又開始,一直做到深夜12時做出想要的成果才停止。
至於大學部的學生,張泰榕就和譪可親許多,上課從不點名,他會告訴學生除了課業要安全過關外,也還要多參加社團去接觸人群,從中訓練社交能力,另外務必別忘了去修戀愛學分,在還可以受傷的年紀要累積經驗,如同考模擬考一樣,以後才能選出最適合一生的人生伴侶。
回首來時路,張泰榕卻笑說:「我的人生其實沒遇過挫折,考不上聯考,研究做不出結果,論文被拒,或是找工作不順,都是生活經歷的一部份,只有危及生命安全、家庭瓦解之類的,才能稱為挫折吧。」不順的時候當然會抱怨,這是一種心裡紓壓,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向前走,問題還是要解決,如果遇到沒辦法解決的問題,那就設法繞過去,不要影響生活以及該做的事情。他目前最大的心願,就是將自己的研究與經驗傳承下去,串起台灣與國際的更多的學術研究與交流,希望學生未來皆能成為台灣無論學界或業界不可或缺的人才。
資料來源: 成大新聞中心